明德賦
胡秉言
日月交融,萬泰亨通。
剛柔相抱,陰陽平衡。
金烏賜正能量,冰魄澤睿氣生。
昕光熠熠普照,嫦娥澄澄啟靈。
置身于正,勇于攀登。立本于道,遵循本性。
順乎自然,標有準繩。惟初太始,萬物化成。
本心本善無我,舍欲舍得心升。
大道無言無形,感知善良心行,
省于天地圣靈,啟于思維善行。
教以人倫茂親,施以天道德成。
格物致知誠正心,曉禮篤信修其身。
齊家有序興天下,至善親民明德存。
懂其忠義,盡心為人合天理。
盡其仁孝,寬厚善良存孝悌。
溫良恭敬,恭慎尊誠有慈意。
謙讓有度,虛心隆禮容天地。
心境光明,正德品行,當知慈悲盈胸。
仁愛敦睦,明理向善,應曉始終道然。
克己復禮,恪守德道,言之忠信不驕。
厚德載物,緣自天成,兼?zhèn)淙识Y惠盈。
天地清明,惠澤萬靈。
四海咸寧,神州大同。
曉德道而行,懂禮儀而從,
善與善而交,善與善相融。
秉承人倫之性而勤樸,懷守德善之心而始終。
上古留德綿遠千世烙心境。
而今感念弘揚萬載潤賢明。
圣人行于道,天子行于明,君子行于儀,世人行于德。
道在五德之上,德為富貴之根。內修清靜寡欲無,外修天道氣真。
德心致虛致公,修德養(yǎng)性明倫。坐立不忘我德道,出入皆抱善心。
德威天下,物埠咸豐。乃國人倫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
儒道法佛,明德共存。參傳統(tǒng)思想理論,揚仁愛孝悌精神。
精忠愛國,勤儉誠信。見利思義,謙和禮仁。
德施天下安,德惠萬民咸,德法社會寧,德政盛世綿。
有關修身養(yǎng)性的古詩: 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后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于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杰。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yǎng),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沉淪:指沉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tài)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yè);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yè)。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xiàn)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xiàn)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注意檢點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jīng)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jīng)?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凋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愿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fā)堅守節(jié)操,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于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
孔子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的格言名句大全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于利而行,多怨。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鲎詢蓾h:諸葛亮《誡子書》
白話文釋義: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鲎源呵铩睹献印る墓隆?/p>
白話文釋義: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jié)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時不能做理虧的事,這樣才是大丈夫。
3,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鲎源呵铩对娊?jīng)·小雅·小旻》
白話文釋義:君子修身講究謹慎,猶如腳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懸崖邊上一樣,時時唯恐失墜。
4,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鲎郧濉む嵺圃姟吨袷?/p>
白話文釋義:經(jīng)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jīng)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鲎悦鞔河谥t《石灰吟》
白話文釋義: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2.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書》) 4.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周易》) 5.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系辭下》) 6.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系辭上》)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 8.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jīng)》) 9.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jīng)》) 1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 1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jīng)》) 12.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jīng)》) 1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jīng)》) 1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 15.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詩經(jīng)》) 16. 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jīng)》) 17.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詩經(jīng)》) 18.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jīng)》) 19.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jīng)》) 20.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21. 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左傳》) 22.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23.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 24. 臨患不忘國,忠也。 (《左傳·昭公元年》) 25.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26.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27. 多行不義必自毖。
(《左傳·隱公元年》) 28.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29. 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30.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國語》) 3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 32. 圖窮而匕首見。 (《戰(zhàn)國策·燕策》) 3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zhàn)國策·趙策》) 34.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戰(zhàn)國策·楚策》) 35.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戰(zhàn)國策·秦策》) 36.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戰(zhàn)國策·趙策》) 37.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38.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語》) 39. 聽其言,觀其行。
(《論語》) 40.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41. 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42.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43.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44. 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 45. 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46. 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4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48.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wèi)靈公》) 4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秦伯》) 50.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51.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5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5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54. 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
(《論語·憲問》) 55.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 5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57.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 58.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59.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里仁》) 60.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論語》) 61.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6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63.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論語》) 64. 四海之內皆兄弟。
(《論語·顏淵》) 65.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66.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67.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68.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論語·述而》) 6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70.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子罕》) 7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7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73.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
(《論語·述而》) 74.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7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76.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智若愚。 (《老子·四十五章》) 7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78.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7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80.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81.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閣序》) 82. 彼一時,此一時也。 (《孟子》) 83.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84.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85.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8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 87.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
01.每天告訴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錯"。
02.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03.生活中若沒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沒有陽光一樣。
04.明天的希望,讓我們忘了今天的痛苦。 05.生活若剝去理想、夢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06.發(fā)光并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fā)光。 07.愚者用肉體監(jiān)視心靈,智者用心靈監(jiān)視肉體。
08.獲致幸福的不二法門是珍視你所擁有的、遺忘你所沒有的。 09.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10.你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11.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
12.年輕是我們唯一擁有權利去編織夢想的時光。 13.青春一經(jīng)典當即永不再贖。
14.沒有了愛的語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15.真正的愛,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靈魂的深度。
16.愛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記一切,卻又小到連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納。 17.當一個人真正覺悟的一刻,他放棄追尋外在世界的財富,而開始追尋他內心世界的真正財富。
18.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 19.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20.不論你在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21.人若軟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2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3.『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24.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25.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過於家。
26.游手好閑會使人心智生銹。 27.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來看它。
28.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 29.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30.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 31.所有的失敗,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
32.上帝從不埋怨人們的愚昧,人們卻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33.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
34.世上最累人的事,莫過於虛偽的過曰子。 35.覺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實只在一念之間。
36.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第二個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37.少一點預設的期待,那份對人的關懷會更自在。
38.思想如鉆子,必須集中在一點鉆下去才有力量。 39.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
40.如果你曾歌頌黎明,那麼也請你擁抱黑夜。 41.問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誠感人。
42.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43.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
44.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 45.當你能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愛。
46.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4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48.人總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了所擁有的。 49.快樂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樂。
50.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51.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
52.要銘記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曰子。 53.樂觀者在災禍中看到機會;悲觀者在機會中看到災禍。
54.有勇氣并不表示恐懼不存在,而是敢面對恐懼、克服恐懼。 55.肯承認錯誤則錯已改了一半。
56.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塊土地,因它充滿了希望。 57.理想的路總是為有信心的人預備著。
58.所有欺騙中,自欺是最為嚴重的。 59.人生最大的錯誤是不斷擔心會犯錯。
60.把你的臉迎向陽光,那就不會有陰影。 61.經(jīng)驗是由痛苦中粹取出來的。
62.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 63.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xiàn)在。
64.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65.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66.你的選擇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遠不會有機會。 67.如你想要擁有完美無暇的友誼,可能一輩子找不到朋友。
68.不如意的時候不要盡往悲傷里鉆,想想有笑聲的曰子吧。 69.把自己當傻瓜,不懂就問,你會學的更多。
70.要糾正別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沒有犯錯。 71.因害怕失敗而不敢放手一搏,永遠不會成功。
72.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73.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能轉變你的心情。
74.孤單寂寞與被遺棄感是最可怕的貧窮。 75.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76.漫無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沒有指南針。 77.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
78.一切偉大的行動和思想,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 79.得意時應善待他人,因為你失意時會需要他們。
80.學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厚,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完成并發(fā)展自己的學業(yè)或事業(yè),能這樣做才體現(xiàn)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人有聰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貧瘠之分.農(nóng)夫不會為了土壤貧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為了愚笨不肖而放棄教育.天地間有形的東西,沒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沒有不是承載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處世要效法“坤”的意義,以厚德對待他人,無論是聰明、愚笨還是卑劣不肖的都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寬忍.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產(chǎn)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fā),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xiàn)良好的意愿和正當?shù)囊?,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xié)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fā)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是.)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憂愁苦悶的樣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fā)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4.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15.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于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chǎn)生.) 1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1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20.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2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譯:事業(yè)或學業(yè)的成功在于奮發(fā)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jīng)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jīng)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23.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24.學而不化,非學也. ——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2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黃睎 (譯:學習知識不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和不學習沒什么區(qū)別;學到了道理卻不能運用,這仍等于沒有學到道理.) 27.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蘇軾 (譯:廣泛閱。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