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合作用的光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的 A.外膜上 B.內膜上 C.基質中 D.片層薄膜上2.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 A.糖類 B.核酸 C.脂類 D.蛋白質3. 下列對細胞周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能夠連續(xù)分裂的體細胞具有細胞周期B.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C.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之前為止D.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4.玉米體細胞中有20條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的染色體、DNA分子數目依次為( )A.20、20 B.20、40 C.40、20 D.40、40 5.沒有在光合作用暗反應中被消耗的物質是A.[H]和ATP B.H2O和CO2 C.五碳化合物和酶 D.三碳化合物6.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氮可以用于合成A.葡萄糖和蛋白質 B.核酸和蛋白質 C.纖維素和淀粉 D.乳糖和核酸7.分子式為C63H103O45N17S2的化合物很可能是 A.肌糖元 B.蛋白質 C.核酸 D.脂類8 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會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
這個水分子中的氫來自 A.氨基 B.羧基 C.氨基和羧基 D.連接在碳原子上的氫9.下列四組生物中,都屬于真核生物的一組是 A.病毒和根霉 B.細菌和草履蟲 C.藍藻和酵母菌 D.蘑菇和酵母菌10.如圖所示某植物上的綠葉經錫箔覆蓋處理后在陽光照射24小時后,將其脫色并用碘液處理,結果有錫箔覆蓋的位置不呈藍色,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分呈藍色,本實驗證明 (1) 光合作用需要CO2 (2) 光合作用需要光 (3) 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4) 光合作用放出氧 (5) 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1)、(2) B. (3)、(5) C. (2)、(5) D. (1)、(3)11. 某種毒素因妨礙細胞對O2的利用而影響有機體的生命活動,這種毒素可能作用于細胞內的( )A.線粒體B.細胞核 C.核糖體 D.內質網12. 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作為生命活動主要承擔者的是: A.無機鹽 B.水 C.蛋白質 D.核酸13.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核糖 D.脫氧核糖14.水稻葉肉細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 A.細胞質 B.細胞核 C.線粒體 D.葉綠體15.生物學家認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它是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 B.它能夠侵染其他生物C.它能夠在寄主體內復制并產生后代 D.它具有細胞結構16. 下列有關細胞分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分化僅發(fā)生在胚胎時期 B.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細胞或組織C.癌變被看作是細胞的畸形分化 D.細胞分化發(fā)生在個體發(fā)育的各個時期17.下列物質中,肯定不含肽鍵的是 A.酶 B.抗體 C.雄激素 D.胰島素18.對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后,則可在一段時間內獲得對乙肝的免疫力,試問免疫力與下列哪種物質有關系A.脂類 B.糖類 C.蛋白質 D.核酸19.人體血紅蛋白一條肽鏈有145個肽鍵,則形成這條肽鏈的氨基酸分子數及它們在縮合過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數分別是A.146和 146 B.146和 145 C.145和 145 D.145和14620.讓一只白鼠吸入18O2,體內首先出現含有18O的化合物是 ( )A.水 B.乳酸 C.丙酮酸 D.二氧化碳 21.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是A.染色體與核糖體 B.中心體與核糖體C.內質網與線粒體 D.高爾基體與線粒體22. 酵母菌有氧呼吸時,消耗G摩爾的葡萄糖可以產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酵母菌無氧呼吸時,若產生同等數量的二氧化碳則需要消耗葡萄糖的量是 ( )A.1G摩爾 B.3G摩爾 C.G/3摩爾 D.G/6摩爾23.下列糖類化合物中,不能水解的是A. 脫氧核糖 B.乳糖 C.肝糖元 D.淀粉24.在成人的心肌細胞中比腹肌細胞數量顯著多的細胞器是A.核糖體 B.線粒體 C.內質網 D.高爾基體25.下列敘述中,與決定蛋白質多樣性無關的因素是A.肽鍵的數目 B.氨基酸的種類和排列順序C.核糖體的種類和數目 D.蛋白質的空間結構26.生物體內含Zn2+的酶最多,有七十多種酶的活性與Zn2+有關,缺乏Zn2+的生物就無法正常生活,這說明無機鹽A.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B.對維持細胞形態(tài)有重要作用C.對維持酸堿平衡有重要作用 D.對調節(jié)細胞內的濃度有重要作用27.對于生命的維持和延續(xù)最重要的是 A.細胞結構和新陳代謝 B.遺傳和變異 C.生長發(fā)育和新陳代謝 D.新陳代謝和生殖28.大多數無機鹽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是A.化合態(tài) B.離子態(tài) C.分子態(tài) D.原子態(tài)29.在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的實驗中,可看到細胞內哪種結構正在流動 A.葉綠體 B.內質網 C.核糖體 D.高爾基體30.在“葉綠體中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 結果中,擴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A.葉綠素a B.葉綠素b C.葉黃素 D.胡蘿卜素31.水稻體細胞有24個染色體,在有絲分裂中期的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的數目依次是 A. 24、24、24 B.24、48、96 C.24、48、48 D.24、24、9632.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是有周期性的,那么,一個細胞周期包括 A.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B.分裂間期核分裂后期、末期C.分裂間期和分裂前期、中期 D.分裂間期和細胞分裂期33.下列四種物質中,屬于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是 A. B. C. D. 34.脂肪鑒定實驗中,切片做好后應進行的操作步驟依次是A.制片——染色——洗浮色——觀察 B.染色——洗浮色——制片——觀察C.制片——觀察——染色——洗浮色 D.染色——制片——洗凈色——觀察。
課題1:從生物圈到細胞、高倍顯微鏡的使用【課標要求】多種多樣的細胞;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考向瞭望】病毒的特點及與人類健康的關系;顯微鏡的使用和注意事項?!局R梳理】一、從生物圈到細胞(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1、病毒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只有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2、單細胞生物依賴細胞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3、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1、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最大的生命系統是生物圈,二者之間從小到大的生命系統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生物圈。
各生命系統既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具有細胞形態(tài)的單細胞生物。
(三)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的理解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除病毒等少數種類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細胞是生物體功能的基本單位。
3、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無數實驗證明,任何結構完整性被破壞的細胞,都不能實現細胞的完整生命活動。4、生命系統的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基礎之上的。
二、高倍顯微鏡的使用(一)重要結構1、光學結構(1)鏡頭:目鏡——目鏡長,放大倍數小;物鏡——物鏡長,放大倍數大。(2)反光鏡:平面——調暗視野;凹面——調亮視野。
2、機械結構(1)準焦螺旋(有粗、細之分)——使鏡筒上升或下降。(2)轉換器——轉換物鏡。
(3)光圈(有大、小之分)——調節(jié)視野亮度。(二)使用方法取鏡、安放和對光后,首先在低倍鏡下觀察,找到物像,移至視野中央。
然后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觀察,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為止。(三)注意事項1、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雙眼要注視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到快接近時(距離約為0.5cm)停止下降。
2、必須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后換用高倍物鏡。3、換用高倍物鏡后,只能用細準焦螺旋來調焦。
(四)低倍物鏡觀察與高倍物鏡觀察(清晰時)的比較 低倍鏡時 高倍鏡時鏡頭與裝片的距離 遠 近所看到細胞的數量 多 少所看到細胞的大小 小 大視野的明暗 明 暗視野的廣度 寬廣 狹窄(五)顯微鏡的成像特點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1、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了180度。
2、放大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積或體積的放大。視野的大小與放大倍數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數越大視野越小,看到的標本范圍就越小。
【思考感悟】為什么不直接使用高倍物鏡尋找并觀察物像?高倍物鏡下視野小,不易尋找到目標?!净A訓練】1、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C )A、標本染色較深,觀察時應選用凹面反光鏡和大光圈B、將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物鏡移向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C、若轉換高倍物鏡觀察,需要先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D、轉換高倍物鏡之前,應先將所要觀察的物鏡移到視野正中央2、下列關于細胞和生命活動敘述中錯誤的是( A )A、病毒無細胞結構,所以它的生命活動與細胞無關B、單細胞生物體依賴單個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C、多細胞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由不同的細胞密切合作完成D、細胞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3、若以圖甲代表與生命系統相關概念的范圍,其中正確的是( C ) a b cA 生物大分子 細胞 組織B 個體 種群 群落C 生態(tài)系統 群落 種群D 組織 系統 器官【高考模擬】4、(2008泰州模擬)下列有關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C )A、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B、“三倍體”是從個體層次對體細胞染色體數量特征的描述C、“溱湖中所有魚”屬于生命系統研究的一個結構層次D、物質循環(huán)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命系統的最高層次內所進行的循環(huán)運動5、(2008青島模擬)一段朽木上面長滿了苔蘚、地衣,朽木凹處堆積的雨水中還生活著孑孓、水蚤等,樹洞中還有老鼠、蜘蛛等,下列與這段朽木的“生命系統層次”水平相當的是( D )A、一塊稻田里的全部昆蟲 B、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間充滿生機的溫室大棚【作業(yè)】。
1)第一章測試題(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鳥類學家正在研究某種鳥在生命系統中的層次,他們研究的是( ) A.個體 B.種群 C.群落 D.生態(tài)系統2.很多海生甲藻能發(fā)光,夜光蟲遇機械刺激或其他刺激時也能發(fā)光,要完成此生命活動必須依賴于( ) A.細胞核 B.細胞質 C.蛋白質 D.細胞3.艾滋病(AIDS)患者大多死于其他病源微生物感染的原因是( ) A.HIV病毒繁殖能力很強,產生的靳HIV病毒很多 B.HIV病毒的變異能力很強,形成許多新的類型 C.HIV病毒感染并破壞人的淋巴細胞,導致人體免疫力降低 D.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毒性大大超過了HIV病毒4.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人體的( ) A.肝部細胞 B.肺部細胞 C.淋巴細胞 D.血細胞5.下列環(huán)境中的生物屬于種群的是( ) A.一個校園中的全部白楊樹 B.一條河里所有的魚 C.一個蜂巢里所有的蜂 D.一塊草地上所有的蝗蟲6.成人身體約有1014個細胞,這些細胞大約有200多種不同的類型,根據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600多種。
但是它們都有基本相同的結構,這說明( ) A.人體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 B.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種不同的類型就是200多種不同的組織 D.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與草履蟲相同7.下列有關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生物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間相互作用的整體 B.一定區(qū)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C.一定區(qū)域內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 D.一定區(qū)域內具有一定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8.除病毒外,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最基本單位是(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9.一條鯉魚、池塘中的全部鯉魚,養(yǎng)魚塘三者對應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是( ) A.個體、種群、群落 B.個體、種群、生態(tài)系統 C.細胞、組織、器官 D.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10.下列微生物中都屬于原核生物的一組是( ) A.酵母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B.青霉菌、黃曲霉菌 C.噬菌體、大腸桿菌 D.乳酸菌、谷氨酸棒狀桿菌11.下列四組生物中,都屬于真核生物的一組是( ) A.衣藻和草履蟲 B.大腸桿菌和酵母菌 C.破傷風桿菌和瘧原蟲 D.“非典”病毒和水綿12.不能說明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具有統一性的一項是( ) A.原核細胞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 B.原核細胞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質 C.原核細胞具有真核細胞那樣的DNA分子,并控制細胞的遺傳 D.原核細胞具有真核細胞那樣的染色體13.把字形“上”正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字形應是( )14.在光學顯微鏡下,選用6倍目鏡和5倍物鏡觀察一個直徑為1mm的小圓點,則視野內所看到的小圓點( ) A.面積為30mm2 B.直徑約為30mm C.面積擴大到30倍 D.直徑約為11Omm 15.低倍鏡改用高倍鏡觀察后,視野中觀察到的胞數目、細胞大小和視野亮度的變化分別是( ) A.增多,變小、變亮 B.增多、變小、變暗 C.減少、變大、變亮 D.減少、變大、變暗16.當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 40*,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17.實驗時,若要將位于視野左上角的目標移至視野正中,載玻片的移動方向是( )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18.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裝片的程序是( ) ①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移走,換上高倍物鏡 ②在低倍鏡下找到目標 ③將目標移至視野中央 ④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至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19.某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落花生子葉的切片。
當轉動細準焦螺旋時,有一部分細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細胞較模糊,這是由于( ) A.反光鏡未調節(jié)好 B.標本切得厚薄不均 C.細準焦螺旋未調節(jié)好 D.顯微鏡物鏡損壞20.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發(fā)現了細胞 B.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C.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D.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21.所有的原核細胞都具有( ) A.核糖體和線粒體 B.細胞膜和葉綠體 C.內質網和中心體 D.細胞膜和核糖體22.下列四組生物中,細胞結構最相似的是( ) A.草履蟲、水綿、玉米 B.煙草、大陽蟲、大腸桿菌 C.辣椒、水稻、花生 D.酵母菌、噬菌體、大豆23.下列各項組合中,能體現生命系統由簡單到復雜的正確層次的是( ) ①皮膚 ②胃黏膜 ③神經元 ④蚯蚓 ⑤細胞內蛋白質等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池塘中的所有魚類 ⑨一片森林 ⑩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③②①④⑦⑩⑨24.澳洲羅賓?華倫和巴里?馬歇爾兩位科學家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他們發(fā)現了胃炎、胃潰瘍和十二脂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造成的。
下列關于幽門螺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中沒有線粒體、核糖體等復雜的細胞器 B.細胞中具有擬核,核內有染色質 C.構成細胞壁的物質中不含纖維素,但合有糖類和蛋白質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D.細胞內的DNA分。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生物圈 細 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②調節(jié)大光圈、凹面鏡★3、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①、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②、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
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
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補: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主要特征: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
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ˋ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yǎng)生物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6、虎克既是細胞的發(fā)現者也是細胞的命名者;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內容:1、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產生。
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統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與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淀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 11、蛋白質 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 R★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qū) H別在于R基的不同。
氨基酸 約20種 ★ 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多 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肽 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3、有關計算: 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的個數 = 形成的肽鍵個數 = 氨基酸個數n – 肽鏈條數m 蛋白質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個數 - 水的個數 ╳ 18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 = 肽鏈數★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15、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①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即結構蛋白,如羽毛、頭發(fā)、蛛絲、肌動蛋白;② 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③ 傳遞信息,即調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 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體);⑤ 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16、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 O H H H NH2—C—C—OH + H—N—C。
必修一 第三章 第2節(jié)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選擇題1.(2010?廣州檢測)下列有關細胞器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在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末期,細胞中的高爾基體活動加強 B.核糖體是噬菌體、細菌、酵母菌惟一共有的細胞器 C.原核生物的細胞結構中無線粒體,只能通過無氧呼吸獲取能量 D.性激素在核糖體上合成后,進入內質網進行加工 解析:植物細胞中的高爾基體的功能是形成細胞壁,所以在有絲分裂末期高爾基體的活動加強。
噬菌體是病毒,無細胞結構,也無核糖體。原核生物雖然無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生物細胞內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能進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細菌。
核糖體是“生產蛋白質的機器”,而性激素屬于脂質中的固醇,不屬于蛋白質。答案:A2.人進食后,下列哪一項在胰腺細胞中不會出現 ( ) A.線粒體產生的能量增多 B.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聯系加強 C.細胞核中的DNA加快復制 D.核糖體的功能增強 解析:人進食后,胰腺細胞中胰島B細胞會分泌產生較多的胰島素以降低血糖濃度,這一過程中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分子,需要經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線粒體產能增加。
答案:C3.(2010?濟南模擬)2009年10月7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的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的阿達?約納特三位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他們在原子水平上顯示了核糖體的形態(tài)和功能。下面關于核糖體的敘 述正確的是 ( ) A.核糖體的組成成分為蛋白質、RNA或DNA B.生物體內各種酶的合成都是在核糖體上進行的 C.具有核糖體的生物遺傳物質都是DNA D.核糖體上形成多肽鏈的同時會消耗ATP和水 解析:構成核糖體的化合物只有兩種,即蛋白質和核糖體RNA。
絕大多數酶的化學 本質是蛋白質,其合成是在核糖體上進行的;極少數酶的化學本質是RNA,其合成不需要核糖體的參與。具核糖體的生物全部為細胞生物,其遺傳物質必然是DNA。
多肽鏈產生時需要消耗能量,同時產生水。答案:C4.下列是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細胞的模式圖,可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 ) A.動物細胞、高等植物細胞、單細胞藻類 B.高等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單細胞藻類 C.動物細胞、單細胞藻類、高等植物細胞 D.單細胞藻類、動物細胞、高等植物細胞 解析:由左至右,第一個細胞有中心體、無細胞壁,是動物細胞;第二個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大液泡,是高等植物細胞;第三個細胞有細胞壁,又有中心體,為低等植物細胞,如單細胞藻類。
答案:A5.(2010?舟山模擬)細胞內生物膜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了廣闊場所,不同細胞器增大膜面積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關細胞器增大膜面積方式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葉綠體通過內膜向內折疊增大膜面積 B.內質網通過折疊廣泛分布于細胞質基質 C.線粒體內的基粒增大了線粒體的膜面積 D.高爾基體通過產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積 解析:葉綠體通過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積;線粒體通過內膜向內折疊增大膜面積;內質網通過折疊增大膜面積;高爾基體通過囊狀結構增大膜面積。
答案:B6.(2010?南京模擬)由中科院院士、長春應化所汪爾康研究員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董紹俊研究員等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項目“模擬生物膜體系的生物電化學研究”,日前在北京通過了國家基金委化學部組織的專家驗收,該項研究已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成果,對生物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納米技術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細胞膜屬于生物膜,并且是雙層膜結構 B.用蛋白酶處理生物膜會改變其組成,但不會改變其通透性 C.生物傳感器的原理與細胞膜上的糖被有關 D.生物電化學的研究應該與生物膜上的帶電粒子有關,與蛋白質無關 解析:細胞膜屬于生物膜,屬于一層膜結構;生物膜的通透性與膜上的蛋白質密切相關;細胞之間傳遞信息與細胞膜上的糖被密切相關;生物電的產生與傳導與細胞膜上的載體密切相關。
答案:C7.如圖為某生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因為含有葉綠體,所以該細胞肯定為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 B.該細胞合成ATP的場所只有3和9 C.若該圖表示洋蔥根尖細胞模式圖,則不應該有結構7,其他結構均相同 D.細胞結構8含有的P遠高于7 解析:該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以及中心體,肯定是低等植物細胞;合成ATP的場所除了葉綠體、線粒體外,還有細胞質基質;洋蔥根尖細胞不含有中心體,也不含有葉綠體;高爾基體是膜性細胞器,含有磷脂分子,而中心體不是膜性細胞器。答案:D8.下列有關細胞中“一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 )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葉綠體中進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線粒體中進行 ③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質一定是在核糖體上合成 ⑥有中心體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④⑤ D.⑤⑥ 解析:藍藻無葉綠體也進行光合作用;硝化細菌無線粒體也進行有氧呼吸;沒有細 胞結構的生物應為病毒;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生物應屬RNA病毒。
答案:D9.下圖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過程,①、②、③表。
必修一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_氨基酸, 其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R 肽鍵:—NH—CO— ︳ NH2—C—COOH ︱ H 3、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_氨基酸數—肽鏈數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數—x水分子數185 、核酸種類DNA:和RNA;基本組成元素:C、H、O、N、P6、DNA的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糖核苷酸7、核苷酸的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堿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細胞核,含有的堿基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細胞質,含有的堿基為A、G、C、U;9、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直接能源物質是ATP。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屬于單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屬于二糖; 淀粉、纖維素、糖原屬于多糖。
1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種) 基本元素:C、H、O、N(4種) 最基本元素: C(1種) 主要元素:C、H、O、N、P、S(6種)13、水在細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14、細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15、血紅蛋白中的無機鹽是:Fe2+,葉綠素中的無機鹽是:Mg2+16、被多數學者接受的細胞膜模型叫流動鑲嵌模型17、細胞膜的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糖類。
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18、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19、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有“動力車間”之稱的細胞器是線粒體; 有“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之稱的是葉綠體; 有“生產蛋白質的機器”之稱的是核糖體; 有“消化車間”之稱的是溶酶體; 存在于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體內、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與植物細胞細胞壁形成有關、與動物細胞分泌蛋白質有關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20、細胞核的結構包括:核膜、染色質和核仁。 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qū)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2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 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23、酶的化學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24、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溫和。
25、ATP的名稱是三磷酸腺苷,結構式是:A—P~P~P。ATP是各項生命活動的直接 能源,被稱為能量“通貨”。
26、ATP與ADP相互轉化的反應式:ATP 酶 ADP+ Pi + 能量27、動物細胞合成ATP,所需能量來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細胞合成ATP,所需能量來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8、葉片中的色素包括兩類: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前者又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 ,后者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以上四種色素分布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29、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因此藍紫光和紅光的光合效率較高。30、光合作用的反應式:見必修一P 10331、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氣,其氧原子來自于水。
32、在綠葉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無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鈣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壞。33、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是為了防止濾液細線上的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導致實驗失敗。
34、色素分離后的濾紙條上,色素帶從上到下的順序是: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35、光合作用包括兩個階段:光反應和暗反應。
前者的場所是類囊體薄膜,后者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36、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應式:見必修一P 9338、無氧呼吸的兩個反應式:見必修一P 95,39、有絲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體和紡錘體的出現,然后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40、細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選擇性表達41、檢測還原糖用斐林試劑,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組成,與還原糖發(fā)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使用時注意現配現用。42、鑒定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和蘇丹Ⅳ染液。
前者將脂肪染成橘黃色,后者染成紅色。43、鑒定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可用雙縮脲試劑。
使用時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應生成紫色絡合物。
44、給染色體染色常用的染色劑是龍膽紫或醋酸洋紅溶液。45、“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染色,DNA被染成綠色,RNA被染成紅色。
46、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47、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和分泌過程中,有關的細胞器包括: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49、氨基酸形成肽鏈,要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
50、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現象;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后的復原現象。51、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科研方法及經典實驗
(1)科學家們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一般方法是:設法將DNA和蛋白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去觀察DNA的作用。
(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過程:①R型活細菌(菌落粗糙、無莢膜、無毒性) 注射 小鼠→_____②S型活細菌(菌落光滑、有莢膜、有毒性)注射 小鼠→_____ ③加熱殺死S型菌 注射 小鼠→_____ ④R型活菌 滅活S型菌 注射 小鼠→_____
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和初步結論:無毒的R型細菌與死的S型菌混合注射后,在小鼠體內轉化成了有毒性的S型細菌,并可以遺傳。說明在第④組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轉化因子”。
結論:_____是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
(3)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方法:用35S 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用32P 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分別將它們去侵染細菌,發(fā)現噬菌體在細菌體內大量繁殖。分析:生物學家對被標記的物質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而是留在細菌外,只有噬菌體的DNA進入細菌體內。結論:在噬菌體中,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xù)性的物質是_____,而不是_____。因此,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_____。
2.生物的遺傳物質
(1)遺傳物質的分布和種類: ①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_____ ②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_____③近年發(fā)現的朊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
(2)結論:①_____是生物主要的遺傳物質 ②病毒的遺傳物質是_____或_____ ③一般來說,蛋白質不起遺傳物質的作用
3.細胞核遺傳和細胞質遺傳
生物的性狀遺傳受_____內遺傳物質(染色體上的DNA)控制的遺傳現象,叫細胞核遺傳;受_____內遺傳物質(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控制的遺傳現象,叫做細胞質遺傳。一般來說,生物的遺傳是_____________共同的結果。
二.典型例題分析
例1、若用DNA酶處理S型細菌,使之與活的R型細菌一起感染小鼠,結果或結論錯誤的是( )
A.小鼠死亡 B.多糖不是遺傳物質
C.能證明DNA是否為遺傳物質
D.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解析〗:本例是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步驟⑤中的操作之一。依題意,顯然要用“現代”的眼光去辨別回答。DNA酶具有專一性,只分解S型細菌的DNA,而對蛋白質、糖類等不產生影響,換句話說,這一處理的結果是:S型的蛋白質 S型多糖 活的R型
〖答案〗: A
例2、用噬苗體去感染體內含32P的細菌,在細菌解體后,含32P的應是( )
A.子代噬菌體DNA B.子代噬苗體蛋白質外殼
C.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
D.部分子代噬菌體DNA
〖解析〗:噬臂體蛋擊質外殼不含32P,排除選項B和C。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利用細菌內的原料復制出噬菌體DNA,32P是核苷酸的成分。
〖答案〗:A
高一生物(模塊:必修Ⅰ 分子與細胞)一.選擇題:(50分)1.下列生物具有細胞結構的是A.艾滋病病原體 B.脊髓灰質炎病原體 C.乙型肝炎病原體 D.炭疽病病原體2.下列關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沒有碳,就沒有生命”的敘述,錯誤的是A.碳元素在生命體內含量最多 B.組成細胞的重要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C.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D.組成多糖的單糖是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3.下圖a→b表示連續(xù)分裂細胞的兩個細胞周期,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bcdabcdA.a和b為一個細胞周期 B.c段結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遺傳物質平分一般發(fā)生在d段 D.b和c為一個細胞周期4.下列哪種方式不需要ATP直接供能A.細胞分裂 B.跟吸收礦質元素 C.細胞滲透吸水 D.肌肉收縮5.下列有關生物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膜的組成成分可以從內質網膜轉移到高爾基體膜,再轉移到細胞膜B.各種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相似C.生物膜是生物體內所有膜結構的統稱D.生物膜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細胞的生理功能6.科學家將哺乳動物或人的成熟紅細胞放進蒸餾水中,造成紅細胞破裂出現溶血現象,再將溶出細胞微的物質沖洗掉,剩下的結構在生物學上稱為“血影”,請問血影的主要成份有A.無機鹽、蛋白質 B.蛋白質、糖類 C.脂肪、蛋白質 D.脂質、蛋白質7.當生物體新陳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時,生物體內A.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與此無關 B.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會降低C.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會升高 D.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不變8.某蛋白質分子是由51個氨基酸縮合形成的,這51個氨基酸共形成兩條肽鏈,假設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130,那么此蛋白質的分子量為A.5748 B.6630 C.882 D.499.下列關于高倍鏡使用的描述,錯誤的是A.先在低倍鏡下看清楚,再轉到高倍鏡B.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節(jié),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C.把視野調亮了,圖像才清晰D.高倍鏡縮小了觀察視野,放大了倍數10.下列關于藍藻光合作用條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藍藻細胞內有葉綠體 B.藍藻細胞內有光合作用色素C.藍藻細胞內有光合作用酶類 D.藍藻細胞內有光合作用場所11.要測定綠色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反應,最好是檢查A.葡萄糖的生成 B.ATP的合成 C.氧氣的釋放 D.二氧化碳的吸收12.已知Mn2+是許多酶的活化劑,例如它能激活硝酸還原酶,缺少Mn2+植物就無法利用硝酸鹽,這說明無機鹽離子A.對維持酸堿平衡有重要作用 B.對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有重要作用C.對調節(jié)細胞內的滲透壓有重要作用 D.對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裝置 場所 溫度 棉花狀態(tài) 數日后的現象甲 日光 23℃ 潮濕 全部發(fā)芽乙 日光 23℃ 干燥 沒有發(fā)芽丙 黑暗 23℃ 超市 全部發(fā)芽丁 黑暗 23℃ 干燥 沒有發(fā)芽13.培養(yǎng)皿底部鋪上棉花,豌豆的種子放在棉花上。
實驗過程與結果如右圖所示,該實驗能證明種子萌發(fā)需要A.陽光 B.空氣C.適宜的溫度D.水14. 一條染色體經復制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的正常形態(tài)是(B)15. 將新鮮的苔蘚植物葉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紅墨水的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看到苔蘚細胞的狀態(tài)如圖所示。此時,部位①和②的顏色分別是( )A.①無色.②綠色 B.①紅色 ②綠色C.①紅色 ②無色 D.①紅色 ②紅色16.將人類的紅血球置于不同濃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時之后的結果如圖.依照血球外形的變化判斷蔗糖液的濃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丙>丁>甲>乙D.丙>乙>丁>甲17.圖是胡蘿卜在不同的含氧情況下從硝酸鉀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線。
影響A、B兩點和B、C兩點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別是A.載體數量、能量 B.能量、載體數量 C.載體數量、離子濃度 D.能量、離子濃度 18. 如下圖為四種植物(I、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線,其中最適于在蔭蔽條件下生長的植物是 ( )A.I B.Ⅱ C.Ⅲ D.Ⅳ19.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是因為A.生物與非生物都是物質的 B.構成細胞的化合物都來自巖石圈C.構成生物體的20多種化學元素都可在無機自然界找到D.生物合肥生物有著共同的代謝作用20.下列脂質物質中能對生物體的正常新陳代謝活動和生殖過程起調節(jié)作用的是A.脂肪 B.磷脂 C.固醇 D.脂肪酸21.根據細胞質比分離和復原的現象,可判斷A.細胞是死的還是活的 B.細胞呼吸作用的強弱C.細胞膜上載體數量的多少 D.細胞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能力22.在淀粉催化淀粉分解的實驗中,將淀粉酶稀釋2倍與20倍,飾演的效果基本相同,這表明酶具有A.專一性 B.多樣性 C.高效性 D.穩(wěn)定性23.用18O的葡萄糖跟蹤有氧呼吸過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轉移途徑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CO224.將置于陽光下的盆栽移至黑暗處,則細胞內三碳化合物與葡萄糖生成量的變化是A. C3突然增加,(CH2O)減少 B.C3與(CH2O)都減少C.C3與(CH2O)都增加 D.C3突然減少,(CH2O)增加25. 離體葉綠體中加入含ADP、磷酸、NADP+等物質的溶液,用下圖所示條件進行光合作用,實驗后繪成曲線,該曲線表示 A.有機物合成率B.02釋放量C.ATP和[H]的數量 D.C。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生物生長發(fā)育的基礎是 A.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B.物質和能量交換 C.基因的傳遞與變 D.對刺激產生的反應2.在子女與父母之間充當遺傳物質的“橋梁”作用的細胞是A.生殖細胞 B.神經細胞 C.血細胞 D.受精卵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病毒不能繁殖后代 B.細胞是所有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C.蛋白質、核酸沒有生命 D.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就是人工合成生命4.HIV直接破壞人體的什么結構?A.神經細胞 B.淋巴細胞 C.血細胞 D.呼吸器官5.將特定的培養(yǎng)基裝入錐形瓶,培養(yǎng)酵母菌。
由于操作不慎,培養(yǎng)基受到污染,不僅長出了酵母菌,還長出了細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構成了一個A.種群 B.群落 C.生態(tài)系統 D.生物圈6.在一顆倒伏的朽木上,生長著蕨類、苔蘚、真菌、螞蟻等生物,這些生物構成了A.種群 B.群落 C.生態(tài)系統 D.生物個體7.細胞是絕大多數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與此說法不符的是A.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是在細胞內或在細胞的參與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細胞形態(tài)的單細胞生物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D.動植物細胞以及微生物細胞的結構、功能相同8.在特定的培養(yǎng)基上,培育出了純種的酵母菌,這些酵母菌構成了一個A.個體 B.種群 C.群落 D.組織9.小明正在那兒冥思苦想,此時,直接參與這一活動的最小結構是A.血液 B.神經細胞 C.大腦 D.神經系統10.病毒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細胞內才能生活、繁殖,主要原因是由于它A.結構太簡單 B.不能自主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 C.不能運動 D.沒有消化系統11.人體的胃和迎春花的一片葉都屬于器官,是因為二者A.均由不同細胞構成 B.均由細胞構成 C.均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 D.功能相同12.構成生物體的細胞是多種多樣的,其原因是A.遺傳物質的多樣性 B.獲得細胞的物種不同C.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分化 D.細胞增殖方式不同13.細胞學說主要闡明了A.細胞的多樣性 B.細胞結構的復雜性 C.生物結構的統一性 D.生物界的多樣性14.下列生物不屬于原核生物的是A.大腸桿菌 B.藍藻 C.麻風桿菌 D.脊髓灰質炎病毒1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根本區(qū)別是有無A.核膜 B.液泡膜 C.細胞膜 D.細胞壁16.藍藻與細菌雖然都屬于原核生物,但是,二者有明顯區(qū)別。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藍藻進行光合作用 B.藍藻是自養(yǎng)生物 C.大腸桿菌是腐生類異養(yǎng)生物 D.大腸桿菌進行寄生生活17.下列哪一項說法不符合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A.生物都是有細胞構成的 B.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C.老細胞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 D.細胞的作用既有獨立性又有整體性18.洋蔥表皮細胞與口腔上皮細胞在結構上的區(qū)別是A.細胞核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壁19.在下列人體細胞中,無細胞核結構的是A.神經細胞 B.成熟的紅細胞 C.白細胞 D.血小板1-5 AACBC 6-10BDBBB 11-15CCCDA 16-19CADB。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0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