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林植物分類 園林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即常指的“樹木”;草本植物即常指的“花卉”和草坪植物。 (一)樹木的生長類型分類 1。
喬木類:樹體高大(通常6m至數(shù)10m),具有明顯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為偉喬(31m以上)、大喬(21-30m)、中喬(11-20m)和小喬(6-10m)等四級。
本類又常依其生長速度而分為速生樹(快長樹)、中速樹、緩生樹(慢長樹)等三類。 2。
灌木類:樹體矮?。ㄍǔT?cm以下),主干低矮,不明顯,有時基部處發(fā)出數(shù)個干。 3。
藤本類:能纏繞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長的木本植物。依其生長特點又可分為絞殺類、吸附類、卷須類等。
4。匍地類:干、枝等均匍地生長,與地面接觸部分可生長出不定根而擴大占地范圍,如沙地柏等。
(二)園林樹木按用途分類 1。 獨賞樹又稱獨植樹、孤植樹、賞形樹或標本樹。
2。庭蔭樹又稱綠蔭樹,是指植于庭院和公園中以取其綠蔭,為游人提供遮蔭納涼為主要目的的樹種。
3。廣義行道樹是指在城鄉(xiāng)道路系統(tǒng)兩側栽植應用的樹木。
歷史沿襲的行道樹的概念是狹義的,和是指為行人提供遮陰納涼的行道樹,栽植高大的喬木。 ???4群叢是指數(shù)株到十幾株喬灌木叢植或群植組合而成的植物景觀。
大型的群叢喬灌木的總數(shù)可達20-30株之多。 5。
片林是指在城市風景區(qū)較大范圍的成片、成塊大量栽植喬灌木所構成的森林景觀。 6。
藤本植物是指莖長而細弱,不能獨立向上生長,必須纏繞或攀緣他物才能伸展與空間的植物,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7。
綠籬就是指利用樹木密植,代替籬笆、欄桿和圍墻的一種綠化形式,主要起隔離維護和裝飾園景的作用。 8。
綠籬的種類很多,從形式來分,有自然式和規(guī)則式兩類,依觀賞性質來分,有花籬、果籬、刺籬和普通綠籬等:按高度來分,有高籬、中籬和矮籬之別。 ?綠雕塑又稱造型樹。
即根據(jù)認為的創(chuàng)意,通過攀扎和修剪的手段,將觀賞樹木整姿為動物或特定含義的景物,如龍、雞、鶴、虎、迎客松等的形態(tài),以追求象形之美。 9。
地被植物,指覆蓋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還有一些適應性較強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竹類和蔓性藤本植物。
廣義的地被植物應該包括草坪,由于草坪很早以前就為人類廣泛應用,在長期實踐中,已經(jīng)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而且它的生產與養(yǎng)護管理也與其他地被植物不同,狹義的地被植物則是指除草坪植物以外的其他地面覆蓋植物而言。 (三)草坪分類 1。
按使用功能分類 游憩草坪:供人們散步、休息、游戲、戶外活動等,多用在公園、小游園、花園中。? 觀賞草坪:專供觀賞使用,不允許有人入內游憩或踐踏,多用在小游園、小花園、花壇中。
體育草坪:供體育活動使用的草坪,如足球、網(wǎng)球、高爾夫球、武術場、兒童游戲場等。 以上草坪中草的高度一般保持在7cm左右,平常需要推剪。
另外還有牧草地、飛機場草地、森林草地、林下草坪、護坡草坪等。?2。
按氣候和地理分布分類 ①暖地(季)型草坪:指最適生長溫度在26~32℃(或30℃左右),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最低溫度強度與持續(xù)時間,也就是說在夏季生長最為旺盛。 ②冷地(季)型草坪:指最適生長溫度在15~24℃(或20℃左右),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是低溫強度與持續(xù)時間,在春秋季節(jié)各有一個生長高峰,冬季仍能保持綠色。
在兩類草坪草之間有一些中間類型,如高羊茅屬于冷季型草,但它是有相當?shù)目篃嵝浴?(四)按花卉生態(tài)**性分類 1。
露地花卉 就是在自然條件下,完成全部生長過程,不需保護地,如溫床、溫室栽培。但如需提前開花時,可在早春用溫床或冷床育苗。
露地花卉可根據(jù)生活史分為三類。 (1)一年生花卉: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生活史的植物。
即從播種到開花、結實、枯死、均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一般在春天播種,夏秋開花,然后枯死。
故一年生花卉又稱春播花卉。如鳳仙花、雞冠、波斯菊、百日草、半枝蓮、麥稈菊、萬壽菊等。
(2)二年生花卉:在兩個生長季內完成生活史的花卉。當年只生長營養(yǎng)器官,越年后開花、結實、死亡。
二年生花卉,一般在秋季播種,次年春夏開花。故常稱為秋播花卉。
如須苞石竹、紫羅蘭、桂竹香、羽衣甘藍等 (3)多年生花卉:個體壽命超過兩年,能多次開花結實。 又因其地下部分的形態(tài)有變化,可分二類。
①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態(tài)正常,不發(fā)生變態(tài)。如萱草、芍藥、玉簪等。
②球根花卉:地下部分變態(tài)肥大者。如水仙、唐菖蒲、美人蕉、大麗花等。
(4)水生花卉:在水中或沼澤地生長的花卉。 如睡蓮、荷花。
(5)巖生花卉:指耐旱性強,適合在巖石園栽培的花卉。 2。
溫室花卉?原產熱帶、亞熱帶及南方溫暖地區(qū)的花卉。在北方寒冷地區(qū)栽培必須在溫室內培養(yǎng),或冬季需要在溫室內保護越冬。
通??煞譃橄旅鎺最悾?(1)一、二年生花卉:如瓜葉菊、蒲包花、香豌豆等。 (2)宿根花卉:如萬年青、非洲菊、君子蘭等。
(3)球根花卉:如仙客來、朱頂紅、大巖洞、馬蹄蓮、花葉芋、郁金香等。 (4)蘭科植物:依其生態(tài)**性不同,又可分為地生蘭類:如春蘭、蕙蘭、建蘭、墨蘭等;附生蘭類:如石斛、萬代藍、兜蘭等。
(5)多漿植物:。
城市園林綠化包括水景、道路、假山、小廣場等諸多方面,從設計到施工,都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園林景觀。
為了達到更好的綠化效果,施工時應注意一些基本問題。 定點劃線 按照施工規(guī)劃圖紙要求,對需栽植樹木株行距進行劃線定坑。
挖坑 根據(jù)苗木的規(guī)格,確定坑的寬度與深度。 胸徑在5厘米、高度在2米~2。
5米以上的喬木及常綠樹,樹坑直徑為100厘米、深度為70厘米;胸徑3厘米以上苗木,挖坑規(guī)格為直徑60厘米以上、深60厘米以上;其他苗木的規(guī)格,為直徑50厘米以上、深50厘米以上。把城市規(guī)劃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換土 在挖坑時,應將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栽植時把表土填入坑的下部,心土填入坑的上部,增加土壤肥力。
遇到如石灰渣、石板地等對植物生長不利的土壤時,要進行換土;換土時,選用有機物含量高、土壤肥沃、排水性能好的土壤。 起苗 起苗時盡量保護根系,多帶須根。
落葉喬木胸徑在5厘米以上的,根應不少于20厘米;常綠樹要帶土球纏草繩,做到苗木土球不松不散;土球直徑不小于冠徑的1/4,依樹形而定,圓柱形應小,圓錐形應大。 運苗來源:考試大論壇 落葉喬木、灌木起苗后,應剪去多余及枯死枝條,以便運輸;常綠樹木要盡量保護枝葉完整和樹形美觀,做到當天運苗當天栽植。
栽植 栽植前,要對爛根、枯根和斷根進行修剪,要求剪口平滑,以利愈合,并對土壤和根部進行消毒。 對生根困難的樹種浸泡生根粉,然后分層填土、踩實,不留縫隙。
澆水 栽植后應立即整修樹盤,做到當天栽植當天澆水,并澆足澆透。過一周后,視土壤墑情進行澆水,保證土壤不缺水分。
來源:考試大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固定 栽植規(guī)格較大的苗木后,為防止?jié)菜髽潴w傾斜,應及時用木棍進行三角形支撐,此方法對常綠大樹及風大的地方尤為重要。 修剪 花灌木栽植后,應及時剪去干枯枝,截短損壞、碰傷枝,適當回縮多年生枝,以促使新枝萌發(fā)。
綠籬栽植后,要拉線修剪,做到整齊美觀。 驗收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wǎng)站()來源:考試大 施工結束后,由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自查,達到質量要求后,交付綠化單位進行管理。
園林綠化基礎數(shù)據(jù)包括以下三部分:土建數(shù)據(jù),植物數(shù)據(jù),水電數(shù)據(jù)。
土建就是硬質工程,包括道路廣場,水池水景,亭廊架,欄桿臺階等所有硬質的部分,植物就是綠化種植設計,水電就是整個場地的排水系統(tǒng),包括雨篦子或雨水溝等收水設施及雨水井雨水管等運送設施,給水就是綠化或者環(huán)境清潔的給水設計,包括拖布池和快速取水灌溉裝置或者噴灌滴灌設備及配套裝置的設計等一系列數(shù)據(jù)。在園林綠化施工圖設計中可分為:種植、道路、廣場、山石、水池、駁岸、建筑、土方、各種地下或架空線的施 工設計數(shù)據(jù)。
園林綠化施工圖設計文件包括施工圖、文字說明和預算等等數(shù)據(jù)。
園林綠化工程
作者:《園林綠化工程》編委會
出版:天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園林綠化工程》依據(jù)《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GB50500-2008)編寫,以圖表的形式系統(tǒng)介紹了園林綠化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全書共分五章,其主要內容包括:園林綠化工程造價基礎知識,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綠化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園路、園橋、假山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園林景觀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等。為體現(xiàn)實用性,書中還特別編制和整理了園林綠化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編制的典型實例?!秷@林綠化工程》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可供園林綠化工程造價編制與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師
新華書店網(wǎng)店新華文軒有賣的
園林工程包括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鋪裝場地、營造建筑、構筑工程設施、綠化栽植等多項內容。
它從設計到施工階段,都著眼于完工后的景觀效果,總目標是為動植物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園林式的綠化空間。現(xiàn)在園林工程的規(guī)模日趨大型化,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將園林工程分成若干部分,分別委托給不同單位建造,因此在工程銜接及施工配合上常常存在問題。
另外由于某些工程的特殊需要,植物在非栽植季節(jié)栽植的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筆者通過實踐,提出以下在園林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供同行借鑒。
原有樹木的保存原有樹木經(jīng)確定需要保存,在土建施工以前,應采取措施暫時圍起來,以避免由于踏實、焚燒造成損傷。為了防止機械損傷樹干、樹皮,應用草袋保護。
特別是行道樹,有時由于更換便道板或樹穴板,需要做墊層,石灰和水泥都會造成土壤堿化,危害樹木正常生長。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先將樹穴用土護起,做成高30厘米以下的土丘,避免石灰侵入。
如果墊層需要澆水養(yǎng)護,應及時將樹穴圍起,或將水導向別處,禁止向樹穴內澆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
園林學是一個古而新,并在不斷發(fā)展的學科,這一點是有共識的。
而發(fā)展總要有一個基礎,即出發(fā)點,這方面東方和西方、中國和外國則存有差異。中國近現(xiàn)代的園林學和中國多數(shù)現(xiàn)代科技文化的學科一樣都很年輕,但它起步時絕非一張白紙。
因為中國園林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業(yè)績輝煌,全世界都承認中國古典園林是獨樹一幟的體系,對園林藝術有著巨大貢獻。 這是中國園林學的根之所在。
中國和西方園林學的基礎之所以不同,從根本上說,西方園林學原是從屬于西方建筑學的,園林藝術是建筑藝術的一部分,學習和掌控它的是建筑師。園藝師為建筑師提供“技術支持”,用植物材料來表現(xiàn)建筑式的美,園林藝術在理念上和建筑藝術沒有原則上的差異。
直到今天,西方園林依然經(jīng)常借鑒建筑的構圖手法,如著名的拉維萊特公園等??荚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wǎng)站() 而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追求的是一種“世外”的生活,是哲學和美學意義上超越世俗的生活。這種理念是從中國的文人階層乃至文人化的官僚、宗教人士中產生并注入園林藝術的,是中國園林藝術的核心和文化靈魂。
營造匠師和園藝匠師都在為貫徹實現(xiàn)這樣的理念提供技術手段。所以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和建筑藝術有不同的追求。
比如建筑以宏大嚴整為美,而園林則以清雅自然為美等等。中國園林藝術的衰微除了物質上的原因外,和它固有理念的異化有很大的關系,而西方古典園林藝術則呈在注入新理念后逐漸從建筑學中分離出來,發(fā)展為現(xiàn)代園林學(landscapearchitecture)。
中國的現(xiàn)代學術系統(tǒng)是學習西方(包括前蘇聯(lián))的結果,為中國現(xiàn)代園林學奠定基礎的主要是留學歐美的建筑界前輩,如童寓先生、劉敦楨先生、梁思成先生等。他們從20世紀20-30年代起用西方的學術方法對中國古典園林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和研究。
他們親自指導建筑系師生對中國現(xiàn)存古典園林進行全面而精確的測繪,這是一項偉大的系統(tǒng)工程,有的堅持了40多年才完成。 還有的建筑景觀學者長期從事對傳統(tǒng)園林的研究工作,如周維權教授撰寫了第一部中國古典園林史,何重義、白日新教授等人對圓明園具體而細微的考證復原等等,都是中國園林學的寶貴財富。
這一切加上古人的著述都是中國園林之所以是中國園林重要的傳承基因。然而這些建筑界前輩多從建筑的角度研究園林,同時園林學過去也幾乎從未列入建筑系的正式課程。
來源: 解放前南京的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設有園藝系,主要課程有果木花卉栽培和造園等。新中國建國初期,畢業(yè)于金陵大學的汪菊淵先生曾在農業(yè)大學任教,并在梁思成先生的支持下與清華大學建筑系合辦了園林組,其后轉到北京林學院(現(xiàn)北京林業(yè)大學)成立園林專業(yè)。
農林院校為中國園林學注入了當代植物學和園藝學的知識,彌補了建筑院校的不足。同時,林業(yè)大學的學生分配后,在全國各大城市從事著卓有成效的園林綠化工作,是園林學當代主要的實踐基礎。
由于學習蘇聯(lián),園林專業(yè)創(chuàng)建之初便改名為“城市及居民區(qū)綠化”專業(yè),因而園林學和城市規(guī)劃學開始有所聯(lián)系。 雖然這個名字不夠恰當,但如果正常發(fā)展或許會成為和國外園林學“接軌”的切入點。
可是由于20世紀50年代末-70年代末20年間,園林學及其實踐幾乎一直是中國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犧牲品而沒有獲得充分自我發(fā)展的空間,沒有形成完整而扎實的學術體系,也沒有制定出指導實踐的健全的技術規(guī)程和規(guī)范,更很少有機會參與現(xiàn)代園林學知識結構的建設。 有人認為在中國園林專業(yè)教育中,現(xiàn)代園林理論和一些現(xiàn)代園林學必備的知識“幾乎為零”,恐怕不是毫無根據(jù)。
來源:考試大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園林學就得要從零開始,更不是說我們研究和實踐的成果已經(jīng)失去了現(xiàn)實的意義和學習的價值。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在過去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發(fā)展,進一步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
這和人的成長很類似,一方面人的成長要靠自身的基因,基因決定他有成長的可能,而且不同于其他人或別的物種;另一方面要靠補充食物,食物使他延續(xù)生命和活力。成長和發(fā)展一定是要的,但誰也不希望因此失去自我而成為別的什么東西。
新知識缺乏可以學,問題是把新知識建立在什么基礎上。 當代園林的實踐機會是過去任何時代都難以相比的,但相當一部分實踐結果表現(xiàn)出基礎的薄弱和膚淺,給人感覺像斷了線的風箏在亂飛。
研究理論的談古者常不及今,論今者常及外不及中。兩者又風馬牛不相及。
看來當代中國園林學除了和國際接軌之外,還有和自己的傳統(tǒng)接軌的問題。 來源: 在中國進行中國園林學的實踐是中國園林從業(yè)者的宿命,它注定你在了解和懂得世界之前必得先了解和懂得中國。
而中國是那樣豐富和深厚,了解起來已不容易,何況還要懂得!想省事不越過這道坎直接創(chuàng)新潮,弄不好是揀人家玩剩下的東西,弄得好也不過是學人家正在玩的東西,永遠也不可能走到前面或另辟蹊徑。 至于躺在祖宗身上做傳統(tǒng),假山亭子滿世界擱,更屬貽笑于先人的不肖子弟了。
真正要做的是在自己文化的基礎上兼收并蓄,建立起自我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理論和學術體系,這是能使我們昂首闊步走向。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