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項目成本計劃的編制程序 施工項目的成本計劃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不應僅僅把它看作是幾張計劃表的編制,更重要的是項目成本管理的決策過程,即選定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最優(yōu)降低成本方案。
同時,通過成本計劃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落實到施工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以調動控制。編制成本計劃的程序,因項目的規(guī)模大小、管理要求不同而不同,大中型項目一般采用分級編制的方式,即先由各部門提出部門成本計劃,再由項目經理部匯總編制全項目工程的成本計劃;小型項目一般采用集中編制方式,即由項目經理部先編制各部門成本計劃,再匯總編制全項目的成本計劃。
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其編制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搜集和整理資料 廣泛搜集資料并進行歸納整理是編制成本計劃的必要步驟。所需搜集的資料也即是編制成本計劃的依據。
這些資料主要包括: (1)國家和上級部門有關編制成本計劃的規(guī)定; (2)幾項目經理部與企業(yè)簽訂的承包合同及企業(yè)下達的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和其他有關技術經濟指標; (3)有關成本預測、決策的資料; (4)施工項目的施工圖預算、施工預算; (5)施工組織設計; (6)施工項目使用的機械設備生產能力及其利用情況; (7)施工項目的材料消耗、物資供應、勞動工資及勞動效率等計劃資料; (8)計劃期內的物資消耗定額、勞動工時定額、費用定額等資料; (9)以往同類項目成本計劃的實際執(zhí)行情況及有關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分析資料; (10)同行業(yè)同類項目的成本、定額、技術經濟指標資料及增產節(jié)約的經驗和有效措施; (11)本企業(yè)的歷史先進水平和當時的先進經驗及采取的措施; (12)國外同類項目的先進成本水平情況等資料。 此外,還應深入分析當前情況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了解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研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和降低成本的具體措施,為編制成本計劃提供豐富具體和可靠的成本資料。
(二)估算計劃成本,即確定目標成本 財務部門在掌握了豐富的資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特別是在對基期成本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有關的設計、施工等計劃,按照工程項目應投入的物資、材料、勞動力、機械、能源及各種設施等等,結合計劃期內各種因素的變化和準備采取的各種增產節(jié)約措施,進行反復測算、修訂、平衡后,估算生產費用支出的總水平,進而提出全項目的成本計劃控制指標,最終確定目標成本。確定目標成本以及把總的目標分解落實到各相關部門、班組大多采用工作分解法。
工作分解法又稱工程分解結構,在國外被簡稱為WBS(),它的特點是以施工圖設計為基礎,以本企業(yè)做出的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及技術方案為依據,以實際價格和計劃的物資、材料、人工、機械等消耗量為基準,估算工程項目的實際成本費用,據以確定成本目標。具體步驟是:首先把整個工程項目逐級分解為內容單一一,便于進行單位工料成本估算的小項或工序,然后按小項自下而上估算、匯總,從而得到整個工程項目的估算。
估算匯總后還要考慮風險系數與物價指數,對估算結果加以修正。結構形式為: 1.0總工作 1.1分工作A 1.1.1主任務I 1.1.1.1子任務a 1.1.1.2子任務b 1.1.1.3子任務c 1.1.2主任務2 1.1.2.1子任務a 1.1.2.2子任務b 。
. 1.2分工作B 1.2.1主任務I 1.2.1.1子任務a 1.2.1.2子任務b 。
. 1.2.2主任務2 1.2.2.1子任務a 1.2.2.2子任務b 。
.. 演繹成目標成本分解圖 利用上述wBs系統在進行成本估算時,工作劃分的越細、越具體,價格的確定和工程量估計越容易,工作分解自上而下逐級展開,成本估算自下而上,將各級成本估算逐級累加,便得到整個工程項目的成本估算。
在此基礎上分級分類計算的工程項目的成本,既是投標報價的基礎,又是成本控制的依據,也是和甲方工程項目預算作比較和進行盈利水平估計的基礎。成本估算的公式如下: 估算 可確認單x 歷史基x 現在市場x 將來物價 成本 = 位的數量 礎成本 因素系數 上漲系數 式中"可確認單位的數量"是指鋼材噸數,木材的立方米數,人工的工時數等等;"歷史基礎成本"是指基準年的單位成本;"現在市場因素系數"是指從基準年到現在的物價上漲指數。
(三)編制成本計劃草案 對大中型項目,經項目經理部批準下達成本計劃指標后,各職能部門應充分發(fā)動群眾進行認真的討論,在總結上期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本期計劃指標,找出完成本期計劃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挖掘潛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具體措施,以保證計劃任務的完成。為了使指標真正落實,各部門應盡可能將指標分解落實下達到各班組及個人,使"得目標成本的降低額和降低率得到充分討論、反饋、再修訂,使成本計劃既能夠切合實際,又成為群眾共同奮斗的目標。
備職能部門亦應認真討論項目經理部下達的費用控制指標,擬定具體實施的技術經濟措施方案,編制各部門的費用預算。 (四)綜合平衡,編制正式的成本計劃 在各職能部門上報了部門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后,項目經理部首先應結合各項技術經濟措施,檢查各計劃和費用預算是否合理可行,并進行綜合平衡,使各部門計劃和費用。
保證實現項目施工成本目標的管理計劃。包括成本預測、實施、分析、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計劃變更等。成本管理計劃應以項目施工預算和施工進度計劃為依據編制。成本管理計劃應包括下列內容:
⑴根據項目施工預算,制定施工成本目標;
⑵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對施工成本目標進行分解;
⑶建立成本管理的組織機構并明確職責,制定管理制度;
⑷采取合理的技術、組織和合同等措施,控制施工成本;
⑸確定科學的成本分析方法,制定必要的糾偏措施和風險控制措施。
正確處理成本與進度、質量、安全和環(huán)境等目標之間的關系。
成本是企業(yè)的生命之源,責任成本核算是企業(yè)增效的必然之路。那么如何搞好成本核算? 1998年邯鋼經驗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一條“成本否決”的成本倒推管理辦法,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贏得了市場。 一、完善責任體系,深化成本管理
根據企業(yè)項目特點,造價的構成和發(fā)生成本的區(qū)域就不同,建立應以項目部及職能部門等為責任中心,以可控成本為對象的管理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按照責任成本的原則,建立和完善項目目標成本管理體系,主要有兩個方面:1、圍繞項目管理,調整和理順內部運行體制;2、合理編制責任成本預算,按可控原則分解經營目標和可控成本。
(二)深化項目管理環(huán)節(jié),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措施,使責任成本落實到實處應加強項目經費環(huán)節(jié)中的管理、項目資金使用環(huán)節(jié)中的管理和施工環(huán)節(jié)過程中的成本控制。
二、完善成本分析制度
(1)項目要加強和深化成本分析,建立成本分析制度,通過分析找出項目管理中的漏洞,做到項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以便對責任成本措施管理考核,對預算成本和責任成本降低計劃完成情況作出評價,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2)定期進行全面分析,建立以每月成本核算為基礎,每季度對成本費用全面分析的全面管理制度。(3)建立成本費用分析責任制,在項目經理的領導下,財務、計劃、施工技術、保障、辦公室等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提供資料,共同搞好成本費用分析工作。(4)建立成本分析信息庫,以便對本期預算執(zhí)行情況落實責任、進行評價與考核,為下期預算的編制提供有關信息,形成整個項目從開工到完工有始有終的考核與評價信息資料提供。
三、項目完工后責任成本情況考核
在單項項目完工后應給予責任成本實施成果考核并注意有關問題:
(一)責任成本的成果要給予考核和評價。結合項目責任預算分析所核定的工程量進行驗收,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對責任預算執(zhí)行情況,人員收入,產品中的安全、質量給于綜合性評價,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并據此給每個責任成本中心兌現經濟效益,以有利于進一步加強管理,改進工作,提高項目經濟效益。通過對責任成果的考核與評價,可以為編制下期責任預算提供依據,從而使項目能編制出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責任預算,推進項目責任成本預算在項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二)單項項目完工后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項目收入是否從業(yè)主那里得到確認,沒有得到業(yè)主承認有效憑證不能記收入,在建、預提和待攤不能留余額,應全部列入成本。及時核對業(yè)主間的往來,對預收和應收款應與甲方核對一致,防止在預收、應收或在建工程隱藏問題,造成成本不實或留下遺留問題。(2)各種材料消耗做到完工料清。對沒有用完的材料,有項目部作價處理沖減成本。無法處理的,應由項目部承擔項目成本,不得以賬面數移交下一個項目。(3)對分包合同按合同逐一清理,搞清楚合同完成總價款、已付數、代墊付款、應付賬款,對超付合同價款的必須查明原因,落實責任。(4)清理各種往來款項,分清性質處理。通過以上措施做到項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以便對項目責任成本進行考核,作出正確評價,按合同進行獎罰。
四、完善責任成本管理工作
(1)改革成本管理機構和管理職能。項目設立要圍繞成本管理,全過程開展責任成本核算工作,成立成本核算責任中心,負責“責任成本管理中心”全過程管理,建立管理體制,設立專職成本員,對項目中的成本預測、成本計劃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職能到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全面系統工作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機制及管理職能。
(2)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如何切實成本管理工作, 還需要扎扎實實的作好大量工作,通過成本管理工作總結,對成本管理中的各項制度進行補充和細化,建立健全成本資料歸集、傳遞和報送所要求的程序及相關制度,根據各責任成本中心考核的需要設立賬簿、憑證報表和分析資料。
(3)項目主管會計實行委派制。工程成本分析、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報表、考核等均需會計人員來完成、參與,如果財務人員受項目主管直接領導或聘用,可能受項目利益驅動,不能按照會計制度來報賬、編報報表,這樣對項目綜合效益考評和實際項目效益就不能作出正確的認可。
(4)提高財會人員業(yè)務素質。推行責任成本核算管理、與財務人員業(yè)務素質高、決策能力強的財務隊伍是分不開的,因此,在項目管理中,財會人員在經營管理中是起著重要作用的。加強財會人員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以適應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責任成本核算管理的需要
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結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guī)范》(GB/T50326—2006)中有關項目成本管理的相關章節(jié),根據建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特點,綜合目前建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工程項目成本管理過程, 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全面成本管理責任體系、項目成本預測、項目成本目標、項目成本計劃、項目成本控制、項目成本核算、項目成本分析與考核、項目責任成本管理、項目成本管理案例分析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54秒